國考歐趴
  • 首頁
  • 關於我
  • 國考技巧
    • 讀書方法
    • 好書推薦
    • 心智鍛練
    • 考試技巧
    • 讀者來信
  • 聯絡我們
  • 一對一諮詢
  • 《國考歐趴》附錄下載頁
  • 關於國考歐趴
  • 聯絡國考歐趴
國考歐趴
  • 首頁
  • 關於我
  • 國考技巧
    • 讀書方法
    • 好書推薦
    • 心智鍛練
    • 考試技巧
    • 讀者來信
  • 聯絡我們
  • 一對一諮詢
  • 《國考歐趴》附錄下載頁
標籤:

讀書方法

woman wearing blue jacket sitting on chair near table reading books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劉軒《不敗學習力-學霸都在用的10大聰明讀書法》

by allpasshelp 2022-04-26

那些年,曾震憾過你的學霸

你對於學霸的想像是什麼?是既會玩卻又總是名列前矛?還是學東西特別快速,信手捻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或是你的生命歷程裡就有出現那麼一、二位令你此生難忘的學霸?

劉軒的新書《不敗學習力》裡面就有一個鮮明的代表,一切都從他哈佛時期同寢學霸室友Joe開始談起,一位花泰半時間在精進球藝的校隊,每天日常就是上課、空閒時練球、很少時間讀書,卻又總科科拿A;對比劉軒本人投入高工時讀書,卻總是低回收的情況,或許你比當年的劉軒更想知道對方是如何辦到的,而這個懸念便是促成作者寫下這本書的動機。裡面身、心及技的章節都能很常看到劉軒拿自己與JOE的比較,並透過他心理學博士的專業分析學霸究竟做對了什麼,同理,你也能從中對比出自己還能優化什麼?理由及步驟。

學霸教會劉軒的事:優異的學習成績=高效技巧+自我管理習慣+健康身心

若給我3分鐘解析並給予劉軒筆下的學霸一個定位,那就是他們都是「高效學習者」,而且人生不偏廢極為充實。而且正因為他們想做的事情很多,時間卻不甚充足,所以他們才什麼都辦得到!看到這裡,你一定覺得這段話極為矛盾對吧,但其實想要練成學霸是方法可以依循,並且持續優化的,像劉軒在書上,開門見山就提出一個我個人也十分認同的公式,那就是「優異的學習成績=高效技巧+自我管理習慣+健康身心」,而多數人的迷思可能是「優異成績=IQ+家庭與資源+努力」。(努力錯方向者,搞錯考試規則者落榜或學習成效不彰並不少見)

在國考乃至於大範圍的考試,是非常強調「策略導向」準備考試,包含收集教材、作息安排,甚至連臨場答題次序等都有學問,此是「高效技巧」;如何有意識的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一門學問,因為就我跟讀者互動的經驗裡,焦慮至少會為考生真正實力打了八折以上;最後,自律也一直是個人能持續維持成長曲線的必須要件之一,更是能在國考馬拉松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秘訣之一(曾經有一位前輩是這樣跟我分享:能夠不以讀書為苦,甚至樂在其中,就是真正的心流喔!)

考試必考題,都藏在目錄裡

拉回到《不敗學習力》書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說他觀察發現學霸Joe在大考前會將課本目錄跟授課大綱打開,花非常多的時間研究去推測「哪些內容是教授希望我們結業時能真正學會的」,甚至還會透過問對問題,直指核心,向授題教授提問:「老師,請問這學期的課程中,課綱希望我們理解與學習的重點是什麼?」 ,綜合以上二點的結論,學霸就能事半功倍的準備考試,因為「考試,一定是考主幹知識,而非小道消息 」,就像我們將複習看做一場知識的旅行,開始遊覽前必須知道哪些是重要、 必去的景點,而授課大綱及目錄就是最重要該門科目的重要指引,但凡列在課本目錄上的關鍵詞,都是必讀的重點!

這一點也跟小歐在《國考歐趴》書裡強調的觀念不謀而合,為什麼一再強調大家要從考古題、考選部公告的命題大綱裡面去反推必考重點,甚至最好連教科書的選購也要盡可能符合這個原則?就是因為愈是國家級、需公開檢視、強調公平性的大型考試,所以更會避開過度冷門、需鑽營、甚至是帶爭議的難解考題。所以,考生不需要自己嚇自己,只需要理解:必考題都在歷年考古題與經典教科書的題幹裡,那麼你自然就能安心的用「考古題讀書法」如學霸般高效寫意的準備大型考試!

學會如何學習,我們都能是學霸

這裡想跟大家科普一下小歐的經歷,我本身一路都是高中大學研究所都是第一學府畢業,平常熱衷於學習各式領域知識,並應用在自媒體、職場及生活中,應該能符合多數讀者對於學霸的想像吧?但其實我在升高二及大一時經歷一段不亞於作者劉軒的陣痛期,因為初入第一學府的我,並不懂得考試技巧與讀書方法,純用蠻力+努力,力求在考前將所有的練習題及教科書讀好讀滿,我相信大家應該不難理解,第一次大考我的成績有多麼難看,更別說身邊都是各種如JOE一般,甚至又會念書又會玩的天才們,發放考卷日簡直身心受創(笑)。但隨著幾年第一學府的沉浸式學習及同伴激勵後,我竟然也自學會了這麼一套讀書方法,甚至還寫了一本教大家4個月考上國考的書分享!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一個好的學習策略,學習如何學習,對一個人的人生進擊影響甚大?如果你還在猶豫如何改變人生,不妨從閱讀好書開始!我是小歐,你最好的陪考教練,將持續用好書跟知識陪伴大家!

延伸閱讀

《不敗學習力》2022.2 劉軒著:(博客來購書連結點此)

2022-04-26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woman writing on a notebook beside teacup and tablet computer
讀書方法

[日常生活中持續提升國家考試-寫作能力2個提案(上篇)]

by allpasshelp 2022-04-18

#國考乾貨 #高普考 承諾大家要給的作文大補帖來啦 (超長文)

上週分享的即時新聞有說:「從明(112)年起,包含高普考在內15種以上的國家考試不再考公文啦!而原來同為國文科作文配分大幅提升至80%」,換言之,寫作能力幾乎就是決定你國考上榜與否一個重要因子,也就是:考生更要從日常生活開始有意識的練習寫作/提升文字力

小歐講得輕巧,如何實作卻是個艱鉅的難題

畢竟多數人對於“如何寫作,特別是實際上場參加國考的當下,既要言之有物,又要同時提升自己的文章易讀性”,

嗯……看起來好難,對吧😭
所以通常考生的鍛鍊方法只有之一種,拼命投入時間「閱讀」作文考古題⟨你們沒看錯,多數人都是用眼睛從頭至尾把題目+示範解題文章給看好幾次)然後沒有自己寫過一個字
這個「只看不寫」的狀況就是多數人練不好國考作文的主因!!!!
想要作文好,請一定要親自動手開始練習

所以,小歐聽取作家朋友與我自己一路走來網媒專欄的建議
提出4個日常提升寫作力的待辦清單:(這裡先分享最基本的2項)–-每天發廢文、抄寫名言佳句
至於強化閱讀及列大綱練習則屬技術含量較高的練習,小歐將另闢專篇分別說明~
好的,進入含金量高的實作區

提升國家考試-寫作能力2個提案

1.抄寫名言佳句

🌱想解決的問題:寫作時辭窮、引述句子意涵與時機不對、文章深度不足

🌱執行難度:1星 (適合所有人)

🌱執行方式:有時候考生在寫作時,常會發生寫到一半卡住,卡住的原因為不外乎(1)沒靈感 (2)寫到走心/離題 (3)辭句庫不夠用寫到辭窮;這時候有一個很好的日常鍛練方式,那就是抄寫名言佳句,這個練習就是研大家看到不錯的字句可以用手抄或分享的方式紀錄抄寫,長久下來對於個人的詞句庫擴大會有蠻好的效果!
-如果大家不知道哪裡有好的名言佳句可以觀摩,FB有蠻多不錯的粉絲團/社團,例「這個句子打動了我」「一句話的力量」等,大家可以進步搜尋關鍵字了解PS文豪或寫作名家都是透過優良作品抄寫或模仿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喔-像是富蘭克林、邱吉爾都頗擅此道喔!

2.每天練習發廢文

🌱想解決的問題:寫作時沒有想法、或是腦袋一片空白、平時不易表達個人看法(考慮太多或完全主義)

🌱執行難度:3.5星 (透過練習人人都會寫作!)
🌱執行方式:每天發廢文也是我的作家朋友分享,無成本提升文字表達力的好方法,而且發廢文也是需要一點技術及注意事項,這邊小歐就根據新書 #國考歐趴 發廢文練習的內容,延伸建議如下:

1、大原則:

1-1選擇自己常見的自媒體「公開」或「半公開(EX限好友)」發文,有人看你才會有動力持續,且觀眾會激勵我們審慎用字或盡可能表達。1-2臉書、部落格都是很好的文字為主的發表平台

2、發廢文的三階段
🗣初期-轉發+條列重點:
可以先從新聞、KOL(意見領袖)發文、網媒評論或優選文章開台轉發,並且利用「條列式」整理文章重點跟觀眾分享。
🗣🗣中期-轉發+段落約100-200字感想、評論:
一樣轉發文章,但可以將「政策型」或「時事型」的文章比較拉高,一週假如果預訂固定轉發5篇,可以與 #高普考 類科結合,如果你是報考法律相關,那近期就把相關法規修正的案例或達人好文比例拉高到至少2篇
然後,分享的文字除了摘要外,可以參考申論題的格式(正反合)寫下「段落」,表達個人的感想與評論,都是很好的自我練習。
🗣🗣🗣後期(正式上場前)-1直接發表完整文章-日常紀事、讀書心得亦可,字數約600-700字不限2練習時事評論並向媒體投稿(進階-可不必實行),相關格式可參考書中提供的小論文、申論題作法
總之,就是透過發文刺激大家從「看文章(輸入」轉換成「評論、分享心得(輸出)」,有意識的讓大家練習在日常就補捉自己閃過的靈感,並且用文字固定發表,這個習慣非常有利於實際考試決戰日時大家一看到題目,有想法補捉,將靈感放入文章格式(三段或四段式),列大綱,最後補完全文,整個模式跟日常發廢文是很類似的

講到這邊大家有沒有更有意願開始從「日日發廢文」開始提升個人文字表達力了呢?

今天的內容超級長,但也確實重要 就像我說的,文字力的提升沒有捷徑,而且今後的考試趨勢一定會愈來愈要求作文能力提升。就算今天大家選了一個國家/公營考試不考作文,但其實進入職場,民眾溝通、準備長官新聞稿、談參都需要中上的文字力。寫作要趁早!讓作文變成你的加分推進器,共勉之!

大家有提問或想法都能留言或用表單提問喔!我是小歐下次見囉。

****************
📕《國考歐趴》購書請上(博客來連結)
😎如果有國家考試各試準備的疑問或心得回饋,請以下面「提問表單」與小歐聯繫:
🌈讀者若有「急迫」「客製化」的個人考試準備疑問,或制定讀書計畫等需求,詳「一對一付費諮詢服務」

2022-04-18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woman sitting in front of macbook
讀書方法讀者來信

【讀者Q&A】使用「考古題讀書法」充滿挫折,該放棄嗎?

by allpasshelp 2022-03-28

#讀者QA#國考讀書法

讀者來信提問

Q.小歐,我今天正式開始使用 #考古題讀書法,可是我發現自己寫考古題這也不會,那也沒學過,充滿挫折怎麼辦?

Ans.如果一開始就都會寫,那其他努力煲書跟補習的眾考生該如何自處咧(很派的臉)

運用「考古題讀書法」的學習真相就是,讓考生感受從「完全不會」到「我超熟練」的過程😂,初期挫折只是開胃菜🌈(要調適),不過初期如果真的挫敗感太強烈想放棄,則建議可以用下面的6步驟調適考古解題過程的挫敗喔!讓我們看下去。

詳解:6步驟降低考古解題過程的挫敗

這裡我想分享小歐個人準備國考時的經歷,並從中歸納成【降低解題焦慮六步驟-SOP】做為後來我在諮詢過程給初心讀者的建議。

當年小歐決定準備高等考試三級的「農業技術」考試類科,當年小歐因為非專門科班系所出身的關係(多半農業技術報考仍以農藝及園藝為大宗),該類科的應試專目裡的「試驗設計」、「遺傳學」及「農業生產概論」等科目,我在求學時代不只連課也上過(無資源、無共筆),甚至連準備考試前也沒有相關基礎知識,當時我幾乎是從頭自學起,再加上報考當時我已經畢業一年以上,是邊上班邊準備高考,認識的校園人脈也是幾乎都離開學校就職,所以也來不及從學校獲取「科目共筆」等珍貴資源,幾乎是將手裡的牌面打到最差的狀況。

這樣的備考起點,讀者應該不難想像剛開始做考古題的我,一定是幾乎沒有一題考古題能看得懂,更別提有條理的完成解答,這樣反覆檢視考卷茫然,加上我的類科相關考科並無正解公告於網頁之上,換言之,我需要「徒手」將每一份試卷的正解從教科書佳綜整熟記,每科的答題時間本來預計2小時/科的時間區塊,可以解完一年份考古題,結果事實證明無基礎解題必然會耗費大量心力,我平均2小時大概只能解1/2份考題(約2題申論題,含筆記+閱讀前後文),這樣耗時又充滿挫敗感的歷程大概維持一個月左右,但事後回想,我並沒有被這樣的挫敗感嚇退,當時我就是透過以下流程降低自己的焦慮,並盡早穩定的開始念書,下面這六步驟提供給「視考古題為畏途」的考友們參考。

【降低解考古題挫敗6個步驟】

  1. 步驟一:接受自己目前就是什麼都不會

    一開始降低對自我實力的要求是很重要的,惟有認知上理解自己現在就是剛起步,不會也可以(加分心態)才有助於降低初始入門解題的挫敗感。

  2. 步驟二:瀏覽十年考古題,並從中找出共同的「關鍵概念」、「關鍵章節」及「關鍵字」

    由於初始「解題–>查書找正解–>筆記–>背誦」會花至少2倍時間,所以為了最大化個人解題的CP值(沒錯!考生要追求的就是時間的CP值!!!),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在初期投入解題前,搜尋十年裡面有沒有相似(近)考題,直接紀錄相關內容於核心教科書的位置,有利縮短下次翻找時間;並且留意書裡必考的「熱門章節」及「關鍵字/概念」的分佈狀況。

  3. 步驟三:最大化的搜尋參考資料

    步驟2+3建議考生可以一併處理,如果有些必考題「關鍵概念-學說」在多年期的考古題反覆出現,A年考定義、B年考定義+措施、C年測驗與相似概念應用,那考生不妨一次性的將「學說定義、政策措施與相近概念應用」最大化一次收集(尋)相關資料,這也是我鼓勵大家用書做為準備國考的載具,因為相似/近/關聯的內容都會出現在鄰近章節,大家可以讀完後抽取關鍵字再行解題,接續步驟4。

  4. 步驟四:開始解題,並從共同題目/章節開始寫起

    剛開始寫考古題,因為基礎知識不足,容易落入同一年份的4大題,1題也不會的窘境,這時乾脆反過來,把十年內的相關考題一起解題,還更能看出出題趨勢的轉變及提問脈絡。(PS建議此時不要糾結於一定要按年答題,否則會花費極多的時間在搜尋教科書)

  5. 步驟五:確定能掌握4-5成題目的解答後,再按年破解考古題

    考生必然會有疑問,我到底要什麼時候開始不是跳年解題(前期用主題式+關鍵字解題)?小歐給大家一個評判的基礎:那就是你發現你手上十年考古題,單一年度至少4-5成題目你能回答,若4題則至少解得出2題以上,或總分有50分亦可;那就是你可以回頭按年開始破解考古題的好時機!

  6. 步驟六:(BONUS)盡可能以一本書或筆記本收納自己解答的歷程,應考時就看這一本!

    最後,是收錄詳解的筆記建議,小歐在《國考歐趴》筆記章節有建議讀者,將筆記直接抄錄在核心參考書的空白處,以利視覺化+一本收錄詳解做為上場前複習的利器,這個好習慣大家一定要在備考初期就要養成喔!PS如果你實在有個別筆記的需求,非要寫在單獨筆記本之上,建議可考慮以活頁式筆記或IPAD雲端電子筆記輔助,提升筆記製做的可用性。

延伸閱讀:考古題讀書法系列文

【考古題讀書法-序】「高效率準備國考」第一步:寫考古題,解決你總是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讀書困境!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一)80/20法則
2022-03-28 1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young female student learning sign language during online lesson
讀書方法讀者來信

【強化國考記憶的3+1個提案】-實戰篇(下) # 腦科學讀書法

by allpasshelp 2022-03-21

#今天是實戰技巧#上篇為原理篇

「Q.小歐,我常常該唸的唸書都唸了,但就是一直忘,有沒有什麼辦法幫助我記得熟又久阿?」

「A.如果可以,換個方式念3遍吧!」

【前言🌱】

昨天我們在原理篇分享了大腦熱愛的關鍵字「有趣、重覆又重要、知識樹」,往後大家面對重要考試或是任務時,想要大腦乖乖配合,一定要記得將這些關鍵字放到你的行動方案喔!

小歐本文就要來示範好的「讀書法組合技」是怎麼規劃的

【3+1個 #強化國考記憶 的操作提案】

這裡提供大家3+1個 #強化國考記憶 的操作提案 昨天有先將提案的標題劇透給大家,今天就來聊聊內涵喔!

💡1.廣讀群覽不同教科書

—適用對象:時間及購書預算充足考生

—操作難度:3.5⭐️

—操作技巧:這就是小歐說的,如果一個概念不懂的話,就想辦法找3個優質來源以上讀3遍,效果絕對遠勝於你執著於一本教科書看3遍硬背效果好,而且我在 #國考歐趴 挑書章節就有反覆跟大家強調:天下教科書/題庫之多,總有一本是適合你的,不要勉強在看不懂的書空耗時間。 作法上考生可以藉由不同的教科書、補習班不同老師的函授、題庫詳解與觀點等,交叉閱讀,組合起來讀完,有時候還不用特別背,反而是看了n次之後自然記得囉。

💡2.考前看五次複習法(中長期)

—適用對象:多數考生、小歐大推

—操作難度:2.5⭐️

—操作技巧:共5+1次複習,包括先寫考古題、對答案、隔天/當晚複習、整理筆記、教科書章節閱讀、背目錄

《#國考歐趴 》裡面讀書法裡講述較完整複習步驟及操作重點,為節省篇幅這裡就簡單代過喔!

💡3.以教代讀法(短期)

—適用對象:一般考生

—操作難度:1⭐️

—操作技巧:其實,考生如果資源不足時,反覆唸相同的書本內容+搭配筆記還是可以取得一半以上的記憶效果,但需要加「以教代讀法」這個步驟,那就是每讀完一個段落時,用考古題或是個人換句話說的重新將知識解構合併一次想像自己是老師,如果我覺得這個理論很重要,我會怎麼出題、怎麼教我眼前的學生(自教自學的複習);當然如果有戰友可以共讀,就是把你學到的東西,透過口述再教戰友一次,過程除了會發現自己理解事物的盲區外,還能更有邏輯的重新固定所學的新知!非常好用。

4.彩蛋:就讀一半法、自問自答/出題法變型的讀書法

「就讀一半法」,是我在書裡有提到的小技巧,每次讀書或解題都不要一次做完,大腦先天對「未完成事務」會留下強烈印象, 還會強化記憶喔!至於[ 自問自答/出題法]就是法3以教代學法的變型,這裡就不仔細展開囉,大家想了解可以留言提問!

—-

【強化國考記憶的3個提案】(上)-原理篇 #腦科學讀書法

—————-

【我的服務】

《國考歐趴》📕(博客來連結)

如果有國家考試各試準備的疑問或心得回饋,請以下面「提問表單」與小歐聯繫(目前免費,視提問順序於小歐上下班空檔文字回覆)

🌈讀者若有「急迫」「客製化」的個人考試準備疑問,或制定讀書計畫等需求,詳「一對一付費諮詢服務」

2022-03-21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thoughtful woman writing in notebook at home
讀書方法讀者來信

【強化國考記憶的3個提案】(上)-原理篇 #腦科學讀書法

by allpasshelp 2022-03-17

#本篇為原理篇#下篇是實戰技巧

「Q.小歐,我常常該唸的唸書都唸了,但就是一直忘,有沒有什麼辦法幫助我記得熟又久阿?」

「A.如果可以,換個方式念3遍吧!」

昨天,我半夜的時候突然想要跟大家玩一個猜謎遊戲

A讀書法:[同一個章節/考古題念3遍] V.S.

B讀書法:[同一個概念/學說用不同來源的資料念3遍]

哪個記得比較牢?有助於長期記憶?

截至發文前,我看到讀者都回答B,🌈沒錯B是正確解答🌈

大家的聰慧真是讓小歐深感欣慰,但是你們都那麼棒,我以後還要繼續開 #矛盾大對決 的單元嗎(挑眉)🤣

*****

話題扯遠了,既然我開了這題的頭,我就要負責把讀書法的原理+應用給大家說清楚講明白

讓我們從 #腦科學 開始吧!

結論1:我要讓國考資訊被大腦認證成重要的內容,所以讓他反覆曝光是好方法

首先,一個資訊如何能夠長久留存在大腦裡面,它必然是經過大腦判斷是「重要」訊息(很像分類夾被放入紅色卷宗)這類重要的資訊,就像我們很常開玩笑的說「重要的話要說3次」,除了重大情緒事件外,能夠“反覆出現”在意識的訊息,通常會被大腦優先標定為重要/生存必備知識(想想比起你隔壁部門的同仁姓名,你是不是更容易記得同部門長官同事名字,更別說你暗戀的某人🤣)

結論2:所以,既要重複出現,但又要有變化的考試訊息,就是比較能留存於長期記憶的複習方式

再來,如何反覆將知識曝光,記憶的效果最佳?我們要知道「腦袋」是一個極度容易感覺無聊的器官,所以一個資訊反覆出現但是長的都一樣,很容易就會讓大腦昏昏欲睡(想想看那些反覆出現的報表、或是我們每次唸一樣的書本內文是不是開始想入定了?)

結論3:如果可以的話,將新學的知識與大腦既有/已知資訊結合,更能幫助記憶固定

再來,我在國考歐趴裡面有跟大家談過「知識點、線、面的概念」,比起去硬記單一的專有名詞/知識點,將專有名詞在學說的演變(流派)、定義功用/知識面,甚至是用案例故事化的方式/知識面去記憶,更能讓考生記得

寫到這裡聰明的讀者,應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A方案的一個書念3遍」的記憶效果遠不及「B方案一個內容用不同方式理解3次」了吧!

==>因為[B法:同一個概念/學說用不同來源的資料念3遍]就像健達出奇蛋,一次滿足大腦需要的「新奇」+「重複」+「知識點線面」的記憶優勢

下篇小歐要來發文談談真正的 #國考乾貨

[強化國考記憶的3個提案]分別是:1.廣讀群覽不同教科書—適用時間充足考生2.考前看五次複習法(中長期)—-《#國考歐趴 》裡面講述較完整及全民方法3.以教代讀法(短期)—反覆唸相同的書本內容是可以的,但需要加這個步驟4.彩蛋:就讀一半法、自問自答/出題法

看到這裡有沒有一種靠腰文章在哪裡的感覺,沒辦法,我發現大家貼文裡面知識量太大常常會漏東漏西,或是當下感覺法喜充滿就看完秒忘,所以我乾脆切上下集跟大家分享,絕對不是因為我偷懶的緣故😂😂😂(推眼鏡)

其實腦科學的讀書法應用很多都是從上面這幾項結論裡面變形而來,大家也能發揮自己的創意應用變形喔♥️

【工商及諮詢服務時間】

好吧,再來繼續推我的書(編輯在我粉專旁邊他很關心進度😂)

《國考歐趴》購書來此,遞傳送門📕博客來連結:https://reurl.cc/12lNV9

😎如果有國家考試各試準備的疑問或心得回饋,請以下面「提問表單」與小歐聯繫(目前免費,視提問順序於小歐上下班空檔文字回覆):https://allpassnow.com/contact-me/

🌈最後應部分讀者詢問,讀者若有「急迫]「客製化」的個人考試準備疑問,或制定讀書計畫等需求,可以到官網查詢一對一付費諮詢服務

2022-03-17 1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讀書方法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二)80%國考基礎題,就靠十年份考古題抓漏

by allpasshelp 2022-01-27

沿續上篇(直接點我)我們可以知道試卷命題可依類型及難易度粗略分為二類,包含「80%配分的基礎題」+「20%配分的時事題」,而小歐這裡分享的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的核心宗旨,即是教導大家如何能在短時間精確掌握「基礎題型=包含基本(常識)題+進階題」,以幫助自己臨場考試能大量獲得分數(約六成~八成),即「掌握基礎分數則上榜」的概念。

用歷屆考古題掌握基礎分數,即能上榜!

一般而言,國考基本題會在「歷屆考古題」中反覆出現,而稍難的進階題則是命題老師抽取基本題重要概念後,與時事結合重新包裝後出題。命題老師會以這種方式出題,是對於長年深耕此領域的教授來說,考科重點就是這些(請參見考選部公告的命題範圍),以此出題既安全,又不會讓考題過於冷僻影響招生,所以歷屆考古題幾乎可以說是抓取考科重點的最重要的來源!

綜合以上,小歐建議各位考生,舉凡準備任何國家考試(甚至地區或全國性大型考試),要想事半功倍,第一要務就是完整回溯指定考科「十年內相同考試的所有考古題」。

為什麼是「十年考古題」

為什麼是十年內的考古題 ,而不是五年?不是十五年?

說實話,考古題若五年太短,不足以涵蓋八成命題重點;十五年又太長,長到法條改變、政策汰換,所以折衷才以十年做為一個備考門檻。

若嫌練習題太少,還可以加碼這些類型考題……

另外,準備高考三級的朋友,若覺得10年考古題(10份)資料還不夠多,還能加碼10年地特三等考古題與5年普考的考古題,這樣正式上場前至少有30份考題可以給大家練習,對於掌握單一考科的重點已經十分充足。大家後續在查找題庫或藉網路公開資訊下載考古題時不妨多加留意!

加碼技巧:給理工科考生的實戰基本功

另外提供一個給技術類科,特別是理工科的考生一個小技巧:收集國立大學研究所試卷掌握學科最新重點!

考生可以收集應屆台清交成中興等大學的(同類科)研究所考題,舉例來說,如果你是考食品檢驗、微生命學等那這些知名系所的應屆考題就很有幫助,因為通常這些科系研究所招生試卷的出題老師,很常有機會入圍出國家考試的題目!

小歐觀察身邊應屆畢業生一邊準備研究所(碩博士),並於同年報考高考三級,二邊同時上榜的機率極高,一點也不浪費時間(PS補充一個小常識,如果你同時考上研究所與高考,你能先保留高考錄取資格,繼續念完研究所後再開啟全職公務員的職涯解鎖!)

圖片來源:Photo by Firmbee.com on Unsplash


如何準備國考系列文-考古題讀書法(三) 剩下2成,主要是在實作與時事裡找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一)80/20法則

2022-01-27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讀書方法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一)80/20法則

by allpasshelp 2021-11-26
【考古題讀書法-序】「高效率準備國考」第一步:寫考古題,解決你總是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讀書困境!

這3項常見的「準備國家考試」的迷思,你都有嗎?

迷思一、準備考試最好重頭開始讀起,從第1頁到最後1頁都看完、熟背才有資格上榜?

迷思二、需要徹底掌握所有與考科有關內容(論文、教科書、共筆等)才能正式上場考試,甚至上榜?

迷思三、如果有人跟你說,其實不用看完全部資料,就能去考場?甚至教科書也只需要以1本為基礎準備,你信嗎?

若你有以上三種準備考試的迷思,想必你對於準備國家考試這種大範圍的考試,應該充滿了壓力,且茫茫然不知所以,不妨跟著本系列文「如何準備國考系列文」一同制定專屬於你的「考古題讀書法」。

國家考試的出題比率:80/20法則

!!!完整考題(共4題) = 基礎題*80%(3題) + 時事題*20%(1題)

有一個知名的企業管理的理論稱為「80/20法則」,原始理論是指在「(商場上)僅有20%的因素影響80%的結果」,換句話說,所有變因中,最重要的僅有20%,雖然剩餘的80%占了多數,影響的幅度卻遠低於「關鍵的少數」,該原則在現今企業管理中廣泛運用,例如,「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客戶」、「國家80 %的財富屬於 20%人所擁有」等,詳細定義及應用可參考「維基百科」。

小歐將上述「80/20法則」延伸至國家考試的試題分布後,便可發現一整份考題8成以上的題目屬於基礎題,而2成考題則為與時事/實務操作有關的時事題型。換句話,「快速且精確掌握基礎題型」是考生得分重點,即「掌握基礎分數則上榜」的概念。

基礎題型

這裡多談一點何謂基礎題型,即考生你翻開任一本指定考科教科書時,不同授課老師都一定會教、會考的基本常識,就是你在上補習班或看書時,書籍/補教老師直接「打星星、畫紅線、加粗」必考與必背的那些知識(學科常識),亦或是你不會這些知識,就別想了解這門科目的精華,或再進一步研修。

時事題型

至於,時事題型則是進階的內容,用以鑑別「行內人」、「微專家」,是實務從事該考科工作、業界才能掌握知悉的題目,或是所謂的結合時事、當前政策的變化題,若以高考三級來說,一份4題的申論題,時事題型至多出到1題(>=2題,整份試題就會偏難)。

小結:基礎題型就像金字塔基礎,時事題則為塔頂

所以準備國考是要專攻占比較高的基礎題型?還是將大部分的心力放在時事題的準備?

這裡就先回歸「國家考試」錄取的標準:總平均分數愈高分者,且沒有掛0分的人,優先錄取!

如果是要盡可能衝高得分,自然是將準備國考的重心放在基礎題的準備之上!


想了解更多,請點下列文章連結

如何準備國考系列文-考古題讀書法(二) 8成國考基礎題,就透過考古題聚焦與抓漏

如何準備國考系列文-考古題讀書法(三) 剩下2成,主要是在實作與時事裡找

2021-11-26 0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個人故事

我的故事-國考之路(大綱版)

by allpasshelp 2021-11-05

前言:我也是過來人

剛好有讀者來信跟我預約諮詢,擔心自己匆促決定參與國考,但事實上對於應考科目經驗不足,總覺得不易上榜,想跟小歐討論應考策略。我一看他的來信就跟他說了一下自己過去也是同樣在不利準備的背景下,開始準備國考,後來僅花了四個月順利上榜,所以讀者大可放心參考小歐的國考準備方式,並以小歐的例子說服自己照樣做,自然能順利取得公職。

這篇文章主要在於分享小歐當年四個月上榜的備考背景、讀書方式、應試技巧的大綱整理,至於前期小歐從討厭公職、不排斥,到正式決定報考高考,中間想法轉變及考量歷程,這裡就先省略不談,有興趣可以參考我即將出版的國考書第一章喔!

當年,我所面對的不利情況

  • 應屆畢業,前途迷茫
  • 匆促離職,準備金不足(全職無薪)
  • 身體狀況不佳,免疫力失調
  • 可準備時間短
  • 對考制不熟
  • 考科7科僅2科,上過正式課程(其他聽都沒聽過)

(重點!)四個月考上高考,我所運用的國考準備方法

國考之路,是自己選的,再難也要堅持走過去。

為了降低不熟悉感帶來的備考逆境,我運用了以下的方法及心態準備國考,完整的內容詳小歐2021.12-2022.1出版新書有完整說明(圖示),或是等小歐未來陸續在部落格公開乾貨。

  1. 國考準備法
    • 腦科學讀書計畫
    • 考古題讀書法
    • 關鍵字備考法
    • 凡事讀5遍複習法
    • 核心選書+題庫法
    • 專業書目錄備考法
    • 斷捨離大法
  2. 準備原則及心態:
    • 配分原則(82法則)
    • 加分心態、完成比完美重要、身心覺察紀錄
    • 目標遠大,行動慎微
    • 以終為始
    • 多練筆
  3. 身心健康維持

(重點!)正式上場,善用技巧作答

  • 用作文/文字表達能力放大自己的總平均分數
  • 選擇題答案安排要用戰略性猜答案
  • 專業科目是拉高分數的重點
  • 答題分配(會寫的先做答)
  • 時間分配、預留時間審題與檢查
  • 申論題答題有一定的格式
  • 身心照顧的大重點(飲食、期間放鬆等)

放榜後的下一步…

覆盤與優化,正式開啟公職人生

圖片來源:Photo by Joshua Sortino on Unsplash

2021-11-05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讀書方法

【考古題讀書法-序】「高效率準備國考」第一步:寫考古題,解決你總是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讀書困境!

by allpasshelp 2021-02-01

先說結論:越是困難的學習越難忘,放棄單純瀏覽的溫書法,盡快從「解考古題」開始準備考試吧。

四種常見應考學習策略

一般考生準備國考不出以下幾種方式,分別為瀏覽法、筆記法、自問自答法及考古題回溯法等四種,依難度由低到高,分別敘述如下:

  1. 反覆瀏覽法:花時間讀遍大小參考資料內容(包含函授、影音、 讀書等),忘記內容便再花時間看過一遍又一遍,這也是我們求學過程最常見的「溫習法-單純反覆閱讀」。
  2. (手寫)筆記法:邊讀書,邊寫下相關重點,重點筆記的整理方式,包括條列式、抄錄式、濃縮法及心智圖等。
  3. 自問自答法:讀完書之後,透過回想讓自己回溯上階段讀過什麼內容及重點,可能是透過教別人、默念或動手寫下。
  4. 考古題回溯法(作者&各考試達人/用書,最為推薦!):本法應用重點核心在於親自動手寫題目,意即「考生反覆練習考古題,以提取曾學習的知識」,透過解題來逼自己提取曾經讀過的學科知識,並組織成一個有脈絡的段落去說服準考官給分,換句話說,申論題目若是「請問你對於廢死的想法是什麼?」,考題的關鍵在於「想法的陳述」,而非單純讓考生回答「同意或反對」,一般考生若僅知道簡短的(考古題)答案,而無法有條理的陳述「前言(引言)-論點(你的觀點)-論據(為什及原因為何)」那往往就沒有辦法在國考特別是高考中獲取高分。

想考上,就別再用錯誤且無效的學習策略-反覆溫習

與其說考生用前3種讀書方法容易落榜,不如說這些方法是相對花時間且效率低,且容易落入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惡性循環。

根據我常年觀察或是在接受客戶諮詢過程發現,那些花時間卻效果不彰的考生,特別喜歡採用輕松簡單「反覆瀏覽法」,一來單向接受資訊沒有壓力,二來會有一種「只要自己願意花時間反覆研讀某科總有一天能理解(該科)」的錯覺。說實話,大半考生所討厭解練習題、整理要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描述重點,這些方法以是經科學佐證高效學習的正途。

結論:強化長期記憶,從今天開始寫考古題吧!

應考高分的關鍵便在於誰能在「上場時寫得多且答案精準」,想要臨場寫得多,自然需將那些讀過的應考知識盡可能轉換為長期記憶。這樣我們下一個必須要問的問題:「如何複習才有助於長期記憶形成?」

回到文章標題,高效率準備國考的必知重點ー「越是困難的學習越難忘」,換言之,若你學習歷程愈花力氣則會愈印象深刻,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經驗某個花你數小時解開的難題,跟你直接看解答重做的題目,考試過程何者容易讓你想起來?必然是「辛苦」獲得答案的難題讓你意難忘吧?

「越是困難的學習越難忘」此結論引述自《任何人都適用的完美學習法》(博客來連結)一書,該書二位學霸作者從長期記憶的成因談起,分別列舉3個有效(長期)記憶生成策略,分別為測試效應(1)、提取效果(2)及分散學習效果,而「考古題回溯法」則完美符合上述3個有效記憶策略,考古題本身就是透過測驗(策略1),邊練習解答提取知識(策略2)及隔一段時間回頭做同科目不同年度的題目(策略3)反覆強化學習到的知識,並將其轉換成長期知識。

延伸閱讀:《任何人都適用的完美學習法》(博客來連結點此)

【讀者Q&A】使用「考古題讀書法」充滿挫折,該放棄嗎?

圖片來源:Photo by Siora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2021-02-01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讀書方法

準備國考讓你很焦慮嗎?小心,別誤入收集情報的陷阱

by allpasshelp 2021-01-19

前幾篇文章有稍微提到國考準備前置作業有一件工作是:「盡可能收集應考情報」,本文就來談談與情報收集相關的話題。

應考情報的類型

項目應考情報來源
1先前上榜者的準備方式同事親友、網路(ptt、公職王、部落格等)
2應考書籍-主科/專業科目
2-1共同科目:公文技巧、英文及憲法等
2-2輔助書籍:例如讀書法、記憶術、應考技巧大公開
圖書館、二手書店
專業實體書店(例如三民、建宏或是墊腳石)
電子圖書館hyread及電子書購買
3考古題(含解答)純考題,可以到考選部網頁查詢
考古題(含解答)-bonus:相關科目的研究所考題
4共筆/應考科目共同筆記補習班+函授、
部分科目在網路名師或考生自賣筆記
(一般透過露天、拍賣或是蝦皮轉售)、
專業科目書籍內容
5綜合性部落格、國考社團/粉專/IG/討論區網路

看完這麼多,你一定頭暈目眩,想說自己是不是掛一漏萬,好像少了哪些又那些這裡。我想先請你稍微深呼吸,降低自己的焦慮(吸…呼…吸…呼)

收集情報的基本重點

我跟你分享5個收集情報的基本原則。

  1. 考古題優先於其他內容:所有資訊都比不上考古題相關情報,包含考題、解答及答題技巧,盡可能優先收集。
  2. 資料越新越好:不論是書籍或榜首應考分享,出版日期愈新愈能反應最新的考制及趨勢。
  3. 紙本優於網路資訊:按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指出,紙本閱讀除運用視覺外,還同時啟用空間、觸覺等五感,這會強化記憶及吸收效果,且書籍本身也有編輯及結構化優勢,如果你是想要撤底了解某一主題知識,建議由紙本入手。
  4. 短時間快速收集:集中火力一次收集,能夠最大化避開重覆資訊,且有利辨識重要資訊(每一本參考書都有的,常是必考重點!)
  5. 集中收集,網狀擴散:參考心智圖的概念,情報應該以「考古題(常考關鍵字)」為中心收集,再擴散到其他零散資訊,形成為自己的知識網絡。

收集情報的陷阱

最後,也就本文的標題「收集情報的陷阱」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不夠、我需要知道更多,於是便會花很多金錢跟時間在追求“無所不知”;但是,記得你是考生,沒有無限的時間,時間是你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你應考最好的朋友

所以,你不該執著於將情報找足,而是該在一周內(或是3次逛書店)找到你核心應考書籍,興許「每科1-2本書」開始準備念書,而非一直停留在我要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份筆記,這樣你只是用“獲得情報”來營造出自己有在準備考試的假像,甚至是短期安撫自己的焦慮。

先前我看過一本漫畫 #不畫的漫畫家,裡頭的主人翁就是一個一天到晚跟同學嘴炮別人的漫畫多爛、自己為了漫畫藝術做了多少事,重點是他重頭到尾連半頁分鏡都沒有畫完,更別說出版任何一部作品,或許主角的心態是:我只是不畫而已,我的作品一定超完美;但是對於周圍的人來說,沒有作品的他終究只是一個只會批評而無實力的討厭鬼罷了

記得,開始永遠比完美更重要!

我懂你的知識焦慮,我陪你我是4個月考上國考的小歐,有什麼問題或想法都歡迎寫mail給我allpasshelp@gmail.com🌈🌈祝福你,下次見囉

圖片來源:Photo by Hu Chen on Unsplash

2021-01-19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1
  • 2

關於我

關於我

關於我

歡迎大家來到「國考歐趴AllPassNow」,我是4個月考上公職(高考)的小歐。 2021年2月出版個人第一本著作《國考歐趴》,旨在幫助考生從0到1準備國家考試,特別著重於高普考上榜的系統化作法,上市一個月都保持在博客來暢銷書榜前5名。 本部落格主要分享「國考準備SOP」、「考試技技」、「讀書/考試好書推薦」、「考試疑難雜症Q&A專欄」及「客制化的陪考教練一對一諮詢服務」。 國考不難,難在堅持,小歐是最懂你的陪考教練小歐,希望以文字陪你走過上榜前最後一哩路。

與我聯絡

Facebook

訂閱電子報

「國考歐趴(Allpassnow)」電子報將不定期出刊,訂閱獲取國考資訊!讀者若有國考準備的問題亦可用此表單提問,將以電郵或就共通提問抽取部分提問內容發文回覆!


近期文章

  • 【心理測驗】我適合考公職嗎?一分鐘測出你的公務人員指數

    2021-02-04
  • 【好書推薦】劉軒《不敗學習力-學霸都在用的10大聰明讀書法》

    2022-04-26
  • 【必看】國家考試-申論題的六大題型-下篇

    2022-04-19
  • [日常生活中持續提升國家考試-寫作能力2個提案(上篇)]

    2022-04-18
  • 【準備國考,要搭配戰略思考】-報考篇 (下集-做法SOP)

    2022-03-29
  • 【準備國考,要搭配戰略思考】-報考篇 (上集-戰略)

    2022-03-29

Categories

  • 個人故事 (1)
  • 其他 (1)
  • 好書推薦 (1)
  • 心智鍛練 (1)
  • 心理測驗 (1)
  • 考試技巧 (9)
  • 讀書方法 (11)
  • 讀者來信 (4)
  • 電子報 (4)

免費訂閱電子報

About me

About me

我是四個月就考上公職的國考歐趴-小歐,本部落格將手把手帶你通過國家考試,開展你(妳)的公職之路。

Popular Posts

  • 1

    【心理測驗】我適合考公職嗎?一分鐘測出你的公務人員指數

    2021-02-04
  • 2

    【考古題讀書法-序】「高效率準備國考」第一步:寫考古題,解決你總是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讀書困境!

    2021-02-01
  • 3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一)80/20法則

    2021-11-26
  • Facebook
  • Instagram
  • Email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allpassnow國考歐趴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