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歐趴
  • 首頁
  • 關於我
  • 國考技巧
    • 讀書方法
    • 好書推薦
    • 心智鍛練
    • 考試技巧
    • 讀者來信
  • 聯絡我們
  • 一對一諮詢
  • 《國考歐趴》附錄下載頁
  • 關於國考歐趴
  • 聯絡國考歐趴
國考歐趴
  • 首頁
  • 關於我
  • 國考技巧
    • 讀書方法
    • 好書推薦
    • 心智鍛練
    • 考試技巧
    • 讀者來信
  • 聯絡我們
  • 一對一諮詢
  • 《國考歐趴》附錄下載頁
標籤:

考古題讀書法

woman wearing blue jacket sitting on chair near table reading books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劉軒《不敗學習力-學霸都在用的10大聰明讀書法》

by allpasshelp 2022-04-26

那些年,曾震憾過你的學霸

你對於學霸的想像是什麼?是既會玩卻又總是名列前矛?還是學東西特別快速,信手捻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或是你的生命歷程裡就有出現那麼一、二位令你此生難忘的學霸?

劉軒的新書《不敗學習力》裡面就有一個鮮明的代表,一切都從他哈佛時期同寢學霸室友Joe開始談起,一位花泰半時間在精進球藝的校隊,每天日常就是上課、空閒時練球、很少時間讀書,卻又總科科拿A;對比劉軒本人投入高工時讀書,卻總是低回收的情況,或許你比當年的劉軒更想知道對方是如何辦到的,而這個懸念便是促成作者寫下這本書的動機。裡面身、心及技的章節都能很常看到劉軒拿自己與JOE的比較,並透過他心理學博士的專業分析學霸究竟做對了什麼,同理,你也能從中對比出自己還能優化什麼?理由及步驟。

學霸教會劉軒的事:優異的學習成績=高效技巧+自我管理習慣+健康身心

若給我3分鐘解析並給予劉軒筆下的學霸一個定位,那就是他們都是「高效學習者」,而且人生不偏廢極為充實。而且正因為他們想做的事情很多,時間卻不甚充足,所以他們才什麼都辦得到!看到這裡,你一定覺得這段話極為矛盾對吧,但其實想要練成學霸是方法可以依循,並且持續優化的,像劉軒在書上,開門見山就提出一個我個人也十分認同的公式,那就是「優異的學習成績=高效技巧+自我管理習慣+健康身心」,而多數人的迷思可能是「優異成績=IQ+家庭與資源+努力」。(努力錯方向者,搞錯考試規則者落榜或學習成效不彰並不少見)

在國考乃至於大範圍的考試,是非常強調「策略導向」準備考試,包含收集教材、作息安排,甚至連臨場答題次序等都有學問,此是「高效技巧」;如何有意識的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一門學問,因為就我跟讀者互動的經驗裡,焦慮至少會為考生真正實力打了八折以上;最後,自律也一直是個人能持續維持成長曲線的必須要件之一,更是能在國考馬拉松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秘訣之一(曾經有一位前輩是這樣跟我分享:能夠不以讀書為苦,甚至樂在其中,就是真正的心流喔!)

考試必考題,都藏在目錄裡

拉回到《不敗學習力》書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說他觀察發現學霸Joe在大考前會將課本目錄跟授課大綱打開,花非常多的時間研究去推測「哪些內容是教授希望我們結業時能真正學會的」,甚至還會透過問對問題,直指核心,向授題教授提問:「老師,請問這學期的課程中,課綱希望我們理解與學習的重點是什麼?」 ,綜合以上二點的結論,學霸就能事半功倍的準備考試,因為「考試,一定是考主幹知識,而非小道消息 」,就像我們將複習看做一場知識的旅行,開始遊覽前必須知道哪些是重要、 必去的景點,而授課大綱及目錄就是最重要該門科目的重要指引,但凡列在課本目錄上的關鍵詞,都是必讀的重點!

這一點也跟小歐在《國考歐趴》書裡強調的觀念不謀而合,為什麼一再強調大家要從考古題、考選部公告的命題大綱裡面去反推必考重點,甚至最好連教科書的選購也要盡可能符合這個原則?就是因為愈是國家級、需公開檢視、強調公平性的大型考試,所以更會避開過度冷門、需鑽營、甚至是帶爭議的難解考題。所以,考生不需要自己嚇自己,只需要理解:必考題都在歷年考古題與經典教科書的題幹裡,那麼你自然就能安心的用「考古題讀書法」如學霸般高效寫意的準備大型考試!

學會如何學習,我們都能是學霸

這裡想跟大家科普一下小歐的經歷,我本身一路都是高中大學研究所都是第一學府畢業,平常熱衷於學習各式領域知識,並應用在自媒體、職場及生活中,應該能符合多數讀者對於學霸的想像吧?但其實我在升高二及大一時經歷一段不亞於作者劉軒的陣痛期,因為初入第一學府的我,並不懂得考試技巧與讀書方法,純用蠻力+努力,力求在考前將所有的練習題及教科書讀好讀滿,我相信大家應該不難理解,第一次大考我的成績有多麼難看,更別說身邊都是各種如JOE一般,甚至又會念書又會玩的天才們,發放考卷日簡直身心受創(笑)。但隨著幾年第一學府的沉浸式學習及同伴激勵後,我竟然也自學會了這麼一套讀書方法,甚至還寫了一本教大家4個月考上國考的書分享!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一個好的學習策略,學習如何學習,對一個人的人生進擊影響甚大?如果你還在猶豫如何改變人生,不妨從閱讀好書開始!我是小歐,你最好的陪考教練,將持續用好書跟知識陪伴大家!

延伸閱讀

《不敗學習力》2022.2 劉軒著:(博客來購書連結點此)

2022-04-26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woman sitting in front of macbook
讀書方法讀者來信

【讀者Q&A】使用「考古題讀書法」充滿挫折,該放棄嗎?

by allpasshelp 2022-03-28

#讀者QA#國考讀書法

讀者來信提問

Q.小歐,我今天正式開始使用 #考古題讀書法,可是我發現自己寫考古題這也不會,那也沒學過,充滿挫折怎麼辦?

Ans.如果一開始就都會寫,那其他努力煲書跟補習的眾考生該如何自處咧(很派的臉)

運用「考古題讀書法」的學習真相就是,讓考生感受從「完全不會」到「我超熟練」的過程😂,初期挫折只是開胃菜🌈(要調適),不過初期如果真的挫敗感太強烈想放棄,則建議可以用下面的6步驟調適考古解題過程的挫敗喔!讓我們看下去。

詳解:6步驟降低考古解題過程的挫敗

這裡我想分享小歐個人準備國考時的經歷,並從中歸納成【降低解題焦慮六步驟-SOP】做為後來我在諮詢過程給初心讀者的建議。

當年小歐決定準備高等考試三級的「農業技術」考試類科,當年小歐因為非專門科班系所出身的關係(多半農業技術報考仍以農藝及園藝為大宗),該類科的應試專目裡的「試驗設計」、「遺傳學」及「農業生產概論」等科目,我在求學時代不只連課也上過(無資源、無共筆),甚至連準備考試前也沒有相關基礎知識,當時我幾乎是從頭自學起,再加上報考當時我已經畢業一年以上,是邊上班邊準備高考,認識的校園人脈也是幾乎都離開學校就職,所以也來不及從學校獲取「科目共筆」等珍貴資源,幾乎是將手裡的牌面打到最差的狀況。

這樣的備考起點,讀者應該不難想像剛開始做考古題的我,一定是幾乎沒有一題考古題能看得懂,更別提有條理的完成解答,這樣反覆檢視考卷茫然,加上我的類科相關考科並無正解公告於網頁之上,換言之,我需要「徒手」將每一份試卷的正解從教科書佳綜整熟記,每科的答題時間本來預計2小時/科的時間區塊,可以解完一年份考古題,結果事實證明無基礎解題必然會耗費大量心力,我平均2小時大概只能解1/2份考題(約2題申論題,含筆記+閱讀前後文),這樣耗時又充滿挫敗感的歷程大概維持一個月左右,但事後回想,我並沒有被這樣的挫敗感嚇退,當時我就是透過以下流程降低自己的焦慮,並盡早穩定的開始念書,下面這六步驟提供給「視考古題為畏途」的考友們參考。

【降低解考古題挫敗6個步驟】

  1. 步驟一:接受自己目前就是什麼都不會

    一開始降低對自我實力的要求是很重要的,惟有認知上理解自己現在就是剛起步,不會也可以(加分心態)才有助於降低初始入門解題的挫敗感。

  2. 步驟二:瀏覽十年考古題,並從中找出共同的「關鍵概念」、「關鍵章節」及「關鍵字」

    由於初始「解題–>查書找正解–>筆記–>背誦」會花至少2倍時間,所以為了最大化個人解題的CP值(沒錯!考生要追求的就是時間的CP值!!!),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在初期投入解題前,搜尋十年裡面有沒有相似(近)考題,直接紀錄相關內容於核心教科書的位置,有利縮短下次翻找時間;並且留意書裡必考的「熱門章節」及「關鍵字/概念」的分佈狀況。

  3. 步驟三:最大化的搜尋參考資料

    步驟2+3建議考生可以一併處理,如果有些必考題「關鍵概念-學說」在多年期的考古題反覆出現,A年考定義、B年考定義+措施、C年測驗與相似概念應用,那考生不妨一次性的將「學說定義、政策措施與相近概念應用」最大化一次收集(尋)相關資料,這也是我鼓勵大家用書做為準備國考的載具,因為相似/近/關聯的內容都會出現在鄰近章節,大家可以讀完後抽取關鍵字再行解題,接續步驟4。

  4. 步驟四:開始解題,並從共同題目/章節開始寫起

    剛開始寫考古題,因為基礎知識不足,容易落入同一年份的4大題,1題也不會的窘境,這時乾脆反過來,把十年內的相關考題一起解題,還更能看出出題趨勢的轉變及提問脈絡。(PS建議此時不要糾結於一定要按年答題,否則會花費極多的時間在搜尋教科書)

  5. 步驟五:確定能掌握4-5成題目的解答後,再按年破解考古題

    考生必然會有疑問,我到底要什麼時候開始不是跳年解題(前期用主題式+關鍵字解題)?小歐給大家一個評判的基礎:那就是你發現你手上十年考古題,單一年度至少4-5成題目你能回答,若4題則至少解得出2題以上,或總分有50分亦可;那就是你可以回頭按年開始破解考古題的好時機!

  6. 步驟六:(BONUS)盡可能以一本書或筆記本收納自己解答的歷程,應考時就看這一本!

    最後,是收錄詳解的筆記建議,小歐在《國考歐趴》筆記章節有建議讀者,將筆記直接抄錄在核心參考書的空白處,以利視覺化+一本收錄詳解做為上場前複習的利器,這個好習慣大家一定要在備考初期就要養成喔!PS如果你實在有個別筆記的需求,非要寫在單獨筆記本之上,建議可考慮以活頁式筆記或IPAD雲端電子筆記輔助,提升筆記製做的可用性。

延伸閱讀:考古題讀書法系列文

【考古題讀書法-序】「高效率準備國考」第一步:寫考古題,解決你總是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讀書困境!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一)80/20法則
2022-03-28 1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schoolchild solving elementary science test
考試技巧

【必看】國家考試-申論題的六大題型-上篇

by allpasshelp 2022-03-22

【前言】

  • 適用社會人文科學領域
  • 本篇是綜整自Zen大無私分享的好文(原始文章-連結於此「點選」),若需要進一步了解詳細範例建議閱讀原文
  • 原文是zen大轉發社會學知名補教/講師-陳遠老師的《社會學申論六大題型》一書的前言,購書請點:博客來連結

【小歐綜整-好讀版】申論題的六大題型 ,1-3類

第1類:定義型試題

-試題memo:最初階考題,分數基本(保底)盤

-考題特性:要求考生對指知識內容進行完整回應,交代此知識內容定義為何(what),考驗的是個人對於「知識掌握的熟練度」,通常會跟更高階題型一起綁定在同一題裡測驗,像是某學說的定義(占5分),試論情境應用或當今政策配套評析(占15分)。

-應考策略:

  • 死背;建議「強化記憶術+審題能力」
  • 任何專科,必有其專屬不同其他科目的「特有概念/專有名詞」,建議在正式上場前,自己整理一份「重要概念一覽表」,廣納教科書、考古題、補習班授課重點,詳加熟記。

第2類:說明型試題

-試題memo:本類型需要考生對不同學說演變、相對因果關係及對照十分清楚,才有辦法針對單一考點發揮。

-考題特性:此類題型,主要是要求考生對某種知識內容進行解說,交待某項知識內容的想像空間究意如何(how)。

-應考策略:此題目看似漫不經心,但陰狠萬分(原文作者用語),經常讓許多考生連審題都看不懂,更別說答題。例如「偏差行為都是來自於創新嗎?請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正反二面解釋」,陳遠老師建議準備考試時,需要儘量將重要概念、理論派別、學者名稱、著作來源立體化聯繫,以舉一反三,小歐的白話翻譯是:這類說明型的試題,需要你對學說間演變、相對因果關係及對照十分清楚,才有辦法在出題老師隨意出題的單一考點發揮。

第3類:分析型試題

-試題memo:國家考試「社會人文類」的命題大宗。

-考題特性:分析(analysis)是將事物或觀念分離其各組成要素,就是需針對概念、命題、理論進行分門別類,故可稱之為「分類題」,而國家考試通常會以學術界公認的分類架構為命題對象(白話:進入教科書的內容)。

-應考策略:分類架構以邏輯學來說,即窮盡與互斥,沒有類別被遺漏,且劃分類別間不得重覆,此類(考題)的段落數目,大致吻合分類架構的類別數目,也最好讓段落與類別得以相對應,以利閱卷老師逐段檢視。


後面3類分別為綜合型試題、應用型及評論型試題,將收錄在下篇中;另外小歐會在完整6類整理完後,就個人當年準備技術類科/理工科目的試題進行簡評分析,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查閱喔!

2022-03-22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讀書方法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二)80%國考基礎題,就靠十年份考古題抓漏

by allpasshelp 2022-01-27

沿續上篇(直接點我)我們可以知道試卷命題可依類型及難易度粗略分為二類,包含「80%配分的基礎題」+「20%配分的時事題」,而小歐這裡分享的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的核心宗旨,即是教導大家如何能在短時間精確掌握「基礎題型=包含基本(常識)題+進階題」,以幫助自己臨場考試能大量獲得分數(約六成~八成),即「掌握基礎分數則上榜」的概念。

用歷屆考古題掌握基礎分數,即能上榜!

一般而言,國考基本題會在「歷屆考古題」中反覆出現,而稍難的進階題則是命題老師抽取基本題重要概念後,與時事結合重新包裝後出題。命題老師會以這種方式出題,是對於長年深耕此領域的教授來說,考科重點就是這些(請參見考選部公告的命題範圍),以此出題既安全,又不會讓考題過於冷僻影響招生,所以歷屆考古題幾乎可以說是抓取考科重點的最重要的來源!

綜合以上,小歐建議各位考生,舉凡準備任何國家考試(甚至地區或全國性大型考試),要想事半功倍,第一要務就是完整回溯指定考科「十年內相同考試的所有考古題」。

為什麼是「十年考古題」

為什麼是十年內的考古題 ,而不是五年?不是十五年?

說實話,考古題若五年太短,不足以涵蓋八成命題重點;十五年又太長,長到法條改變、政策汰換,所以折衷才以十年做為一個備考門檻。

若嫌練習題太少,還可以加碼這些類型考題……

另外,準備高考三級的朋友,若覺得10年考古題(10份)資料還不夠多,還能加碼10年地特三等考古題與5年普考的考古題,這樣正式上場前至少有30份考題可以給大家練習,對於掌握單一考科的重點已經十分充足。大家後續在查找題庫或藉網路公開資訊下載考古題時不妨多加留意!

加碼技巧:給理工科考生的實戰基本功

另外提供一個給技術類科,特別是理工科的考生一個小技巧:收集國立大學研究所試卷掌握學科最新重點!

考生可以收集應屆台清交成中興等大學的(同類科)研究所考題,舉例來說,如果你是考食品檢驗、微生命學等那這些知名系所的應屆考題就很有幫助,因為通常這些科系研究所招生試卷的出題老師,很常有機會入圍出國家考試的題目!

小歐觀察身邊應屆畢業生一邊準備研究所(碩博士),並於同年報考高考三級,二邊同時上榜的機率極高,一點也不浪費時間(PS補充一個小常識,如果你同時考上研究所與高考,你能先保留高考錄取資格,繼續念完研究所後再開啟全職公務員的職涯解鎖!)

圖片來源:Photo by Firmbee.com on Unsplash


如何準備國考系列文-考古題讀書法(三) 剩下2成,主要是在實作與時事裡找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一)80/20法則

2022-01-27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讀書方法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一)80/20法則

by allpasshelp 2021-11-26
【考古題讀書法-序】「高效率準備國考」第一步:寫考古題,解決你總是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讀書困境!

這3項常見的「準備國家考試」的迷思,你都有嗎?

迷思一、準備考試最好重頭開始讀起,從第1頁到最後1頁都看完、熟背才有資格上榜?

迷思二、需要徹底掌握所有與考科有關內容(論文、教科書、共筆等)才能正式上場考試,甚至上榜?

迷思三、如果有人跟你說,其實不用看完全部資料,就能去考場?甚至教科書也只需要以1本為基礎準備,你信嗎?

若你有以上三種準備考試的迷思,想必你對於準備國家考試這種大範圍的考試,應該充滿了壓力,且茫茫然不知所以,不妨跟著本系列文「如何準備國考系列文」一同制定專屬於你的「考古題讀書法」。

國家考試的出題比率:80/20法則

!!!完整考題(共4題) = 基礎題*80%(3題) + 時事題*20%(1題)

有一個知名的企業管理的理論稱為「80/20法則」,原始理論是指在「(商場上)僅有20%的因素影響80%的結果」,換句話說,所有變因中,最重要的僅有20%,雖然剩餘的80%占了多數,影響的幅度卻遠低於「關鍵的少數」,該原則在現今企業管理中廣泛運用,例如,「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客戶」、「國家80 %的財富屬於 20%人所擁有」等,詳細定義及應用可參考「維基百科」。

小歐將上述「80/20法則」延伸至國家考試的試題分布後,便可發現一整份考題8成以上的題目屬於基礎題,而2成考題則為與時事/實務操作有關的時事題型。換句話,「快速且精確掌握基礎題型」是考生得分重點,即「掌握基礎分數則上榜」的概念。

基礎題型

這裡多談一點何謂基礎題型,即考生你翻開任一本指定考科教科書時,不同授課老師都一定會教、會考的基本常識,就是你在上補習班或看書時,書籍/補教老師直接「打星星、畫紅線、加粗」必考與必背的那些知識(學科常識),亦或是你不會這些知識,就別想了解這門科目的精華,或再進一步研修。

時事題型

至於,時事題型則是進階的內容,用以鑑別「行內人」、「微專家」,是實務從事該考科工作、業界才能掌握知悉的題目,或是所謂的結合時事、當前政策的變化題,若以高考三級來說,一份4題的申論題,時事題型至多出到1題(>=2題,整份試題就會偏難)。

小結:基礎題型就像金字塔基礎,時事題則為塔頂

所以準備國考是要專攻占比較高的基礎題型?還是將大部分的心力放在時事題的準備?

這裡就先回歸「國家考試」錄取的標準:總平均分數愈高分者,且沒有掛0分的人,優先錄取!

如果是要盡可能衝高得分,自然是將準備國考的重心放在基礎題的準備之上!


想了解更多,請點下列文章連結

如何準備國考系列文-考古題讀書法(二) 8成國考基礎題,就透過考古題聚焦與抓漏

如何準備國考系列文-考古題讀書法(三) 剩下2成,主要是在實作與時事裡找

2021-11-26 0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讀書方法

【考古題讀書法-序】「高效率準備國考」第一步:寫考古題,解決你總是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讀書困境!

by allpasshelp 2021-02-01

先說結論:越是困難的學習越難忘,放棄單純瀏覽的溫書法,盡快從「解考古題」開始準備考試吧。

四種常見應考學習策略

一般考生準備國考不出以下幾種方式,分別為瀏覽法、筆記法、自問自答法及考古題回溯法等四種,依難度由低到高,分別敘述如下:

  1. 反覆瀏覽法:花時間讀遍大小參考資料內容(包含函授、影音、 讀書等),忘記內容便再花時間看過一遍又一遍,這也是我們求學過程最常見的「溫習法-單純反覆閱讀」。
  2. (手寫)筆記法:邊讀書,邊寫下相關重點,重點筆記的整理方式,包括條列式、抄錄式、濃縮法及心智圖等。
  3. 自問自答法:讀完書之後,透過回想讓自己回溯上階段讀過什麼內容及重點,可能是透過教別人、默念或動手寫下。
  4. 考古題回溯法(作者&各考試達人/用書,最為推薦!):本法應用重點核心在於親自動手寫題目,意即「考生反覆練習考古題,以提取曾學習的知識」,透過解題來逼自己提取曾經讀過的學科知識,並組織成一個有脈絡的段落去說服準考官給分,換句話說,申論題目若是「請問你對於廢死的想法是什麼?」,考題的關鍵在於「想法的陳述」,而非單純讓考生回答「同意或反對」,一般考生若僅知道簡短的(考古題)答案,而無法有條理的陳述「前言(引言)-論點(你的觀點)-論據(為什及原因為何)」那往往就沒有辦法在國考特別是高考中獲取高分。

想考上,就別再用錯誤且無效的學習策略-反覆溫習

與其說考生用前3種讀書方法容易落榜,不如說這些方法是相對花時間且效率低,且容易落入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惡性循環。

根據我常年觀察或是在接受客戶諮詢過程發現,那些花時間卻效果不彰的考生,特別喜歡採用輕松簡單「反覆瀏覽法」,一來單向接受資訊沒有壓力,二來會有一種「只要自己願意花時間反覆研讀某科總有一天能理解(該科)」的錯覺。說實話,大半考生所討厭解練習題、整理要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描述重點,這些方法以是經科學佐證高效學習的正途。

結論:強化長期記憶,從今天開始寫考古題吧!

應考高分的關鍵便在於誰能在「上場時寫得多且答案精準」,想要臨場寫得多,自然需將那些讀過的應考知識盡可能轉換為長期記憶。這樣我們下一個必須要問的問題:「如何複習才有助於長期記憶形成?」

回到文章標題,高效率準備國考的必知重點ー「越是困難的學習越難忘」,換言之,若你學習歷程愈花力氣則會愈印象深刻,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經驗某個花你數小時解開的難題,跟你直接看解答重做的題目,考試過程何者容易讓你想起來?必然是「辛苦」獲得答案的難題讓你意難忘吧?

「越是困難的學習越難忘」此結論引述自《任何人都適用的完美學習法》(博客來連結)一書,該書二位學霸作者從長期記憶的成因談起,分別列舉3個有效(長期)記憶生成策略,分別為測試效應(1)、提取效果(2)及分散學習效果,而「考古題回溯法」則完美符合上述3個有效記憶策略,考古題本身就是透過測驗(策略1),邊練習解答提取知識(策略2)及隔一段時間回頭做同科目不同年度的題目(策略3)反覆強化學習到的知識,並將其轉換成長期知識。

延伸閱讀:《任何人都適用的完美學習法》(博客來連結點此)

【讀者Q&A】使用「考古題讀書法」充滿挫折,該放棄嗎?

圖片來源:Photo by Siora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2021-02-01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關於我

關於我

關於我

歡迎大家來到「國考歐趴AllPassNow」,我是4個月考上公職(高考)的小歐。 2021年2月出版個人第一本著作《國考歐趴》,旨在幫助考生從0到1準備國家考試,特別著重於高普考上榜的系統化作法,上市一個月都保持在博客來暢銷書榜前5名。 本部落格主要分享「國考準備SOP」、「考試技技」、「讀書/考試好書推薦」、「考試疑難雜症Q&A專欄」及「客制化的陪考教練一對一諮詢服務」。 國考不難,難在堅持,小歐是最懂你的陪考教練小歐,希望以文字陪你走過上榜前最後一哩路。

與我聯絡

Facebook

訂閱電子報

「國考歐趴(Allpassnow)」電子報將不定期出刊,訂閱獲取國考資訊!讀者若有國考準備的問題亦可用此表單提問,將以電郵或就共通提問抽取部分提問內容發文回覆!


近期文章

  • 【心理測驗】我適合考公職嗎?一分鐘測出你的公務人員指數

    2021-02-04
  • 【好書推薦】劉軒《不敗學習力-學霸都在用的10大聰明讀書法》

    2022-04-26
  • 【必看】國家考試-申論題的六大題型-下篇

    2022-04-19
  • [日常生活中持續提升國家考試-寫作能力2個提案(上篇)]

    2022-04-18
  • 【準備國考,要搭配戰略思考】-報考篇 (下集-做法SOP)

    2022-03-29
  • 【準備國考,要搭配戰略思考】-報考篇 (上集-戰略)

    2022-03-29

Categories

  • 個人故事 (1)
  • 其他 (1)
  • 好書推薦 (1)
  • 心智鍛練 (1)
  • 心理測驗 (1)
  • 考試技巧 (9)
  • 讀書方法 (11)
  • 讀者來信 (4)
  • 電子報 (4)

免費訂閱電子報

About me

About me

我是四個月就考上公職的國考歐趴-小歐,本部落格將手把手帶你通過國家考試,開展你(妳)的公職之路。

Popular Posts

  • 1

    【心理測驗】我適合考公職嗎?一分鐘測出你的公務人員指數

    2021-02-04
  • 2

    【考古題讀書法-序】「高效率準備國考」第一步:寫考古題,解決你總是讀了就忘,忘了再背的讀書困境!

    2021-02-01
  • 3

    【系列文】如何高效率準備國考-考古題讀書法(一)80/20法則

    2021-11-26
  • Facebook
  • Instagram
  • Email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allpassnow國考歐趴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