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持續提升國家考試-寫作能力2個提案(上篇)]

by allpasshelp
woman writing on a notebook beside teacup and tablet computer

#國考乾貨 #高普考 承諾大家要給的作文大補帖來啦 (超長文)

上週分享的即時新聞有說:「從明(112)年起,包含高普考在內15種以上的國家考試不再考公文啦!而原來同為國文科作文配分大幅提升至80%」,換言之,寫作能力幾乎就是決定你國考上榜與否一個重要因子,也就是:考生更要從日常生活開始有意識的練習寫作/提升文字力

小歐講得輕巧,如何實作卻是個艱鉅的難題

畢竟多數人對於“如何寫作,特別是實際上場參加國考的當下,既要言之有物,又要同時提升自己的文章易讀性”,

嗯……看起來好難,對吧😭
所以通常考生的鍛鍊方法只有之一種,拼命投入時間「閱讀」作文考古題⟨你們沒看錯,多數人都是用眼睛從頭至尾把題目+示範解題文章給看好幾次)然後沒有自己寫過一個字
這個「只看不寫」的狀況就是多數人練不好國考作文的主因!!!!
想要作文好,請一定要親自動手開始練習

所以,小歐聽取作家朋友與我自己一路走來網媒專欄的建議
提出4個日常提升寫作力的待辦清單:(這裡先分享最基本的2項)–-每天發廢文、抄寫名言佳句
至於強化閱讀及列大綱練習則屬技術含量較高的練習,小歐將另闢專篇分別說明~
好的,進入含金量高的實作區

提升國家考試-寫作能力2個提案

1.抄寫名言佳句

🌱想解決的問題:寫作時辭窮、引述句子意涵與時機不對、文章深度不足

🌱執行難度:1星 (適合所有人)

🌱執行方式:有時候考生在寫作時,常會發生寫到一半卡住,卡住的原因為不外乎(1)沒靈感 (2)寫到走心/離題 (3)辭句庫不夠用寫到辭窮;這時候有一個很好的日常鍛練方式,那就是抄寫名言佳句,這個練習就是研大家看到不錯的字句可以用手抄或分享的方式紀錄抄寫,長久下來對於個人的詞句庫擴大會有蠻好的效果!
-如果大家不知道哪裡有好的名言佳句可以觀摩,FB有蠻多不錯的粉絲團/社團,例「這個句子打動了我」「一句話的力量」等,大家可以進步搜尋關鍵字了解PS文豪或寫作名家都是透過優良作品抄寫或模仿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喔-像是富蘭克林、邱吉爾都頗擅此道喔!

2.每天練習發廢文

🌱想解決的問題:寫作時沒有想法、或是腦袋一片空白、平時不易表達個人看法(考慮太多或完全主義)

🌱執行難度:3.5星 (透過練習人人都會寫作!)
🌱執行方式:每天發廢文也是我的作家朋友分享,無成本提升文字表達力的好方法,而且發廢文也是需要一點技術及注意事項,這邊小歐就根據新書 #國考歐趴 發廢文練習的內容,延伸建議如下:

1、大原則:

1-1選擇自己常見的自媒體「公開」或「半公開(EX限好友)」發文,有人看你才會有動力持續,且觀眾會激勵我們審慎用字或盡可能表達。1-2臉書、部落格都是很好的文字為主的發表平台

2、發廢文的三階段
🗣初期-轉發+條列重點:
可以先從新聞、KOL(意見領袖)發文、網媒評論或優選文章開台轉發,並且利用「條列式」整理文章重點跟觀眾分享。
🗣🗣中期-轉發+段落約100-200字感想、評論:
一樣轉發文章,但可以將「政策型」或「時事型」的文章比較拉高,一週假如果預訂固定轉發5篇,可以與 #高普考 類科結合,如果你是報考法律相關,那近期就把相關法規修正的案例或達人好文比例拉高到至少2篇
然後,分享的文字除了摘要外,可以參考申論題的格式(正反合)寫下「段落」,表達個人的感想與評論,都是很好的自我練習。
🗣🗣🗣後期(正式上場前)-1直接發表完整文章-日常紀事、讀書心得亦可,字數約600-700字不限2練習時事評論並向媒體投稿(進階-可不必實行),相關格式可參考書中提供的小論文、申論題作法
總之,就是透過發文刺激大家從「看文章(輸入」轉換成「評論、分享心得(輸出)」,有意識的讓大家練習在日常就補捉自己閃過的靈感,並且用文字固定發表,這個習慣非常有利於實際考試決戰日時大家一看到題目,有想法補捉,將靈感放入文章格式(三段或四段式),列大綱,最後補完全文,整個模式跟日常發廢文是很類似的

講到這邊大家有沒有更有意願開始從「日日發廢文」開始提升個人文字表達力了呢?

今天的內容超級長,但也確實重要 就像我說的,文字力的提升沒有捷徑,而且今後的考試趨勢一定會愈來愈要求作文能力提升。就算今天大家選了一個國家/公營考試不考作文,但其實進入職場,民眾溝通、準備長官新聞稿、談參都需要中上的文字力。寫作要趁早!讓作文變成你的加分推進器,共勉之!

大家有提問或想法都能留言或用表單提問喔!我是小歐下次見囉。

****************
📕《國考歐趴》購書請上(博客來連結)
😎如果有國家考試各試準備的疑問或心得回饋,請以下面「提問表單」與小歐聯繫:
🌈讀者若有「急迫」「客製化」的個人考試準備疑問,或制定讀書計畫等需求,詳「一對一付費諮詢服務

You may also like